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人物特写 > 正文
    购物车
    0

    胡耀邦:有政治操守的国家领导人

    信息发布者:淇阳城
    2017-02-13 12:34:14   转载

    胡耀邦:有政治操守的国家领导人

    “热爱学习、朝气蓬勃的红小鬼”

    胡耀邦是革命的“有缘人”。胡耀邦1915年11月20日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他12岁那年,秋收起义爆发,后来工农革命军部队于文家市会师。千余名官兵在里仁学堂整队集合时,胡耀邦爬到里仁学堂的墙头上看热闹。一个个子高高的、瘦瘦的、长发蓬松的人正在一边挥舞着有力的手势一边讲话。他说,中国革命没有枪杆子不行。这次秋收起义,虽然受了挫折,但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现在力量很小,好比是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好比是一口大水缸,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要打破蒋介石那口大水缸。

    这是胡耀邦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毛泽东的话,他不能完全懂得,但那个小石头打破大水缸的比喻却让他印象至深。当时他不会想到,自己会追随这个高个子的毛委员,开启红色的革命人生。他1929年冬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当年他在江西、湖南和福建革命根据地从事青少年工作,为党的革命事业播撒火种,凝聚力量。

    1934年,他跟随中央红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攻打娄山关的战斗中,他不幸负伤,身上一直留有敌人的弹片。毛泽东曾称赞他是“热爱学习、朝气蓬勃的红小鬼”。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胡耀邦先后担任少共中央局秘书长、宣传部长和组织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不到24岁的胡耀邦,经毛泽东亲自推荐,担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冀热辽军区代理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和第三纵队政治委员、第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先后参加了保卫张家口、解放石家庄、太原和宝鸡等重要战役。

    新中国诞生后,胡耀邦担任中共川北区党委书记、川北行政公署主任和军区政委,在邓小平的直接领导下,带领川北人民进行土改、剿匪反霸,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工农业生产,使川北大地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1952年夏,由周恩来总理点名,胡耀邦从川北奉调进京,先后担任中国共青团中央委员会书记和第一书记。在此期间,他创造性地执行中央指示,开辟了建国以来党的青年工作最为活跃的时期,积累了丰富经验。胡耀邦十分注重在实践中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青少年,按照青年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他提倡“朝气蓬勃,实事求是”的作风,使团组织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带领广大青年很好地完成了党赋予的光荣任务。

    1964年底,他在兼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和陕西省委第一书记期间,坚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不分白天黑夜地勤奋工作。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胡耀邦遭受到严重迫害。有一段时间,他几乎天天被造反派拉去批斗、羞辱,但他高昂着头,拒不承认是“三反分子”,宁折不弯,正气凛然。1964年他和团中央机关暨直属单位一千多人被“一锅端”到了河南潢川县黄湖农场“五七干校”。

    平反冤假错案,支持真理标准大讨论

    1976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后,胡耀邦先后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纪委第三书记、中央秘书长兼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委员会主席。在主持中央工作期间,胡耀邦积极参与制定并贯彻执行党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建设。

    1977年3月,胡耀邦到中央党校出任副校长。他顶住“凡是”派的压力和阻力,坚持“停止批邓,人心大顺,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的战略思考,倡导以实践标准来检验“文革”,与“两个凡是”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在粉碎“四人帮”一周年那天,人民日报第一版整版发表了一篇文章:《把“四人帮”颠倒了的干部路线是非纠正过来》。这篇由胡耀邦精心策划、亲自指导、反复修改的文章,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人民日报一个月内就收到一万多封来信和电报,文章作者两个月收到的来信来电可装两麻袋。读者在信、电中说:“我们全家人冤沉海底已多年,全家老少边听广播边掉眼泪。这下一家人可盼到天亮了。”“我们有希望了,我们终于盼到党中央解决问题的时候了。”

    创办《理论动态》后,他针对当时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对抗“两个凡是”,突破了当时的禁区,批判了诸多谬论。1977年12月,中央决定胡耀邦任中组部部长。“经过对实际情况的调查核实,分析研究,对于不实之词、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搞的,不管是哪一级组织、什么人定的、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在“积案如山、步履维艰”的工作局面下,胡耀邦用“两个不管”冲破“两个凡是”,很快打开了平反冤假错案的局面。

    他注重抓大案要案以推动全局,突破“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改正五十余万“右派”,平反刘少奇案等。他精心组织与领导,为三百多万人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让上千万无辜受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了解脱。胡耀邦组织和推动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于1978年5月11日发表于《光明日报》的“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一经发表,立即引起强烈反响。第二天,新华社全文播发,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纸全文转载。这篇文章最初是南京大学哲学系老师胡福明撰写,后经光明日报理论部、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多位专家研讨,修改十次,历时半年多,最后经胡耀邦定稿刊发。

    在邓小平等人的领导和支持下,胡耀邦顶住“砍旗”“分裂”的责难,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组织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此外,胡耀邦主持和参与主持制定了包括《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等一系列关于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的重要文件。在他的推动下,以“一号文件”的形式,把“包产到户”推向了全国,后来形成被广为接受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连续五个中央“一号文件”,农村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后,胡耀邦努力探索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党和国家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在内的全面改革,大大地推动改革的向前发展。

    胡耀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把知识分子政策落实到了实处,提高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被知识分子引为知己;他努力办好“服务站”,排除“左”的障碍,支持创作自由,繁荣了新时期的文艺创作;他积极推进党的统战工作,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建立“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他向不正之风开火,与腐败现象作斗争,坚决而慎重地清除“三种人”;他以抓文明礼貌为突破口,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和引导人民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开展文化体育活动,自觉树立高尚道德。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中比较有开拓勇气和改革意志的领导人,胡耀邦主持中央工作期间,作风民主、光明磊落、胸怀坦荡、以身作则、敢讲真话、平易近人。至今,不少人对胡耀邦主持中央工作期间的工作,都有极高的评价和高度的认可。

    去职后不辞辛苦下基层

    辞去中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后,胡耀邦尽管体弱多病,但他心里仍然想着国家大事。他不辞辛苦、到基层调查研究。

    书中记载。胡耀邦曾对友人说:“目前,(自己)政治局委员的责任在肩。中央领导可以说:你不必管具体工作。但我能戴着头衔不做事吗?白拿工钱不出力,这叫做‘官老爷’,不失眠才怪。拿开会来说,接到通知,请一次假,似乎还可以;请两次假,便要脸红了;请三次假便说不通了。屁股坐上会议桌就要发言,一次不发过得去,二次不发坐不住了,三次不发么,岂不成了‘实在无用’吗?要发言,说什么,怎么说,我给自己定一套规矩:不能空对空,不能无的放矢,因此必须到实际中去调查研究。”

    1989年4月15日7时53分,胡耀邦因突发大面积心肌梗塞,医生的一切抢救均告无效,不幸逝世。在全书的结尾处,记载了胡耀邦的亲密战友和夫人李昭率子孙举行了的一次家祭,她在默哀后十分动情地说:“耀邦,你和我们永别了,尽管我觉得你还和往日一样,同我在一起一个东边一个西边地看书,你却走完了自己的革命历程,到了你应该去的地方。前几天,孩子们在我面前不敢哭,我对他们说,你们找个地方放声哭吧,哭了,可以抒发胸中的郁闷,哭了,心里就可以平静些了。”

    “耀邦,你光明磊落,无私无畏,你是一个无愧的共产党员。你活着想着人民,你死了人民想念你,人民同你一起喜怒哀乐……假如你有灵魂的话,我想你也会含笑九泉。”

    从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胡耀邦传》第一卷,到近日北京联合公司公司出齐三卷本《胡耀邦(1915-1989)》,历时十年。凤凰网从出版方获悉,五位作者中的大部分已经去世。另有知情者披露,现在的版本经历了反复修改,与原来的三卷本稿件差异较大,一些内容在书中并未完整体现,比如,胡耀邦上世纪60年代在陕西工作时,曾被刘澜涛整肃,书中这一段写得不够详细和清晰。另外,在 1987年1月辞去总书记之前的中央生活会上,胡耀邦受到批判,书中没有提及。但是,从第一卷出版之后无下文,到三卷本完整面世,毕竟是一个进步。

    凤凰网主笔 张弘


    《胡耀邦(1915-1989)》

    主编:张黎群 张定 严如平 唐非 李公天 严如平 撰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年12月

    定价:198.00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